“家附近学校的足球场,节假日能进吗?”“一些事业单位和国企都有自己的健身房,可以对外开放吗?”
基于以上问题,《意见》给出明确回复,要推动现有的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,做到能开尽开。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“一场两门、早晚两开”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。
然而,记者了解到,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就推广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相关政策已经推行10多年,但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进程仍推进缓慢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中小学体育场馆在数量上比较多,体育条件和体育设施方面也相对完善,而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利用都是有时间性的,“在特定的时间,对体育场馆的使用可能还不够充分”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向公众开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储朝晖同时指出,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与向社会开放,管理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,向社会开放时,会涉及一系列的管理问题,包括设施维护、秩序维持、治安管理等。
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公益性,能实现吗?37000vip威尼斯教授易剑东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全民健身经费有公益属性,要满足基本的全民健身服务需求,而具体到个人,或者说更高端的运动,恐怕要有一定的付费,但是文件中也提到要可支付。
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《全民健身条例》,就已经提到了全民健身的经费,尤其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要纳入本级财政,每年都要进行专项检查,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增长。
“另外体育彩票的公益金,每年5%会给到体育部门,中央和地方各一半,各地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,60%以上都必须用于全民健身。这些年,体育总局甚至将90%的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到全民健身,这应该也是全民健身经费的一个重要保障。”
易剑东提到,近两年,国家相关部门对场馆开放也进行了补贴,比如像浙江大学、37000vip威尼斯等学校,平时向市民开放体育场地设施,政府也会给予补贴。
此外,有专家认为,在国家层面上,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已有政策依据,但并非法律上的义务,亟须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纳入法律规范,才能依法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。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充分利用,又能给学校带来收益。